我院朱獻軍教授、楊正林教授研究團隊視網膜疾病新基因研究成果在Human Molecular Genetics發(fā)表 發(fā)布時間:2018-08-07 08:35本文來源: 人類疾病基因研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分享到: 7月31日,我院人類疾病基因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朱獻軍教授、楊正林教授研究團隊視網膜疾病基因研究取得突破,發(fā)現了視網膜色素變性新基因HKDC1,研究成果以研究論文Whole exome sequencing revealed HKDC1 as a candidate gene associated with autosomal-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 在線發(fā)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. 該論文是我院人類疾病基因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繼6月份發(fā)表的A splicing mutation in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ssociated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(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剪接突變與視網膜色素變性疾病相關)的學術論文之后第二篇研究論文。 視網膜色素變性疾病(Retinitis pigmentosa,RP) 是一種遺傳性致盲疾病,發(fā)病率約為四千分之一?;颊吲R床癥狀包括夜盲、周邊視野缺失,時常伴有視網膜色素沉著。RP影響病人視力功能,可導致視力喪失,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及精神負擔。目前多數RP疾病無有效治療方法;但近年來飛速發(fā)展的基因治療為少部分基因突變引起的RP治療帶來了希望。明確RP致病基因突變可有助于早期診斷和疾病機制研究。但目前尚有相當一部分RP疾病基因不明,致病機制尚不清楚。 為尋找新的RP疾病基因, 研究團隊聯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新華醫(yī)院、北京協和醫(yī)院、美國貝勒醫(yī)學院,采用全外顯子測序(whole exome sequencing, WES)技術,對收集的常染色體隱性RP家系樣本測序分析,通過比對多個公共數據庫和研究團隊積累的內部數據庫,發(fā)現了HKDC1 己糖激酶結構 (Hexokinas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, HKDC1)基因上的一個罕見錯義突變(c.173C>T, p.T58M)與疾病共分離 。此突變導致HKDC1 蛋白第58個氨基酸由jie變?yōu)榧琢虬彼?。HKDC1編碼一種功能未知的己糖激酶蛋白,在細胞葡萄糖利用方面有重要作用。為了進一步研究疾病機制,研究團隊運用CRISPR/Cas9技術構建了Hkdc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,發(fā)現敲除小鼠視網膜變現出光反應敏感度降低,感光細胞視紫紅質蛋白積聚、感光細胞死亡等一系列視網膜變性表型。證明了HKDC1在視網膜功能維持方面有重要作用。這項研究成果鑒定了一個新視網膜色素變性疾病基因HKDC1,有助于人們了解HKDC1在RP病變中的作用,為進一步闡RP致病機制奠定了基礎;在臨床上為RP的分子診斷和基因治療奠定了基礎。 朱獻軍教授、睢瑞芳教授、楊正林教授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。醫(yī)學院張琳博士為文章的第一作者。美國貝勒醫(yī)學院陳睿教授、復旦大學趙晨教授研究團隊參與了合作研究。我院醫(yī)學檢驗研究所黃璐琳博士提供了數據分析支持。我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提供了技術支持。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